返回有我在(1)  野牙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

午後两点整,制作公司第六会议室内,气氛异常安静。

百叶窗洒进斜yAn,光影在玻璃会议桌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纹理,像切分空气的刻度。

会议桌两侧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,制片、导演、副导、美术、音效、剪接、灯光,还有三位助理各自记录,而在桌尾最不显眼的位置,坐着池彦康。

他没有特别醒目的动作,甚至也没被谁介绍过。他只是静静地坐着,深灰sE西装外套搭配浅sE衬衫,整齐扣至锁骨,脊背挺直,指尖稳定地划过资料页面,偶尔拿笔做记号。从头到尾,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。

有助理小声传讯:【池彦康本人好帅气,但也太安静…...】

另一则讯息迅速回覆:【超有距离感,但又不是冷漠,好难形容......】

池彦康不需要说话,他的存在就足够让场内自动稳定。

这不是气场,而是他那种天生的沉着稳重。

他静默地像一块沉在会议末端的铁,没有声响,却让空气自动往他那里集中。

这不是威压,而是一种异常的专注感。

他出道时才十九岁,第一部戏是群戏,戏份并不多,但只要有他的镜头,剪接永远愿意多给三秒。

他不争戏、不挑戏,但无论哪个角sE,他总能把分寸掌握得近乎JiNg密。

十年间,他从默默无名踏入顶流行列,虽拥有偶像的俊逸外表,却始终站在演技金字塔的上层。他从不接受综艺邀约,也不谈感情、不上新闻,连私服都不曾有过街拍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唯一能引起热搜关键字的时候,大多是某部电影上映之後,有人截图他的角sE眼神发文,留言数十万则:「这种眼神怎麽演出来的?」

他不会特地回应这些,也从不谈论表演技巧,哪怕私下被记者追问,他也只总是谦虚笑笑说:「是团队合作的努力成果。」

但所有合作过他的导演都知道,是池彦康自己把角sE演得让人信服,业界认证的剧抛脸类型专业演员。

导演张敬远今天其实也有点紧张。

他不是第一次跟池彦康合作,但这次戏的形式非常不同:是碎片式结构,节奏诡谲、音乐强势、情绪断裂。对於一个内敛型演员来说,这种不靠台词、不靠连戏的演法非常吃力。

於是他破例提议:「这场技术与音乐整合会议,我想邀池彦康来一起听。」

经纪人原先是婉转拒绝的,说:「他一向不参加这种流程,他相信团队会配合节奏。」

没想到当晚,池彦康自己传了讯息:「我想知道这部戏的情绪走线。若会议允许,我想旁听。」

导演收到讯息那刻,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手机打错号。

会议现场,池彦康准时提前二十分钟到。他没带经纪人,只带了一位助理,全程静坐在投影幕对角。

有副导靠近他时,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:「今天辛苦你特地过来了,我们原本也没想麻烦你……这些流程你平常都不参加的。」

池彦康听见,放下笔,起身回应。他声音平稳、语气诚恳:「没关系,如果我能协助的,我会尽力配合。」

这话他说得平淡,但在场的人听了都不自觉正襟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因为他从不是那种轻易说话的人,更不是会用客套话的人。

这句话从池彦康口中说出,代表他是真的准备好了,要把这部作品当成自己责任的一部分。

说完,他再次点头,轻轻一鞠躬後,便回到位置,继续静静地翻阅资料页。

导演站在会议桌另一端,看着那个安静坐着的身影,心里生出一种异样的稳定感。

他知道这部戏有点冒险。叙事手法太前卫,观众可能不容易进入情绪。但只要有池彦康演主角,他心里就会安稳下来。

那是种‘’他会扛住的‘’的信任。

美术组的副手一边听会议,一边悄悄发讯息:【真的太帅了吧…安静坐着也像在拍海报。】

【他刚刚看时间表那一秒我心跳少跳了一拍。】

【这不是恋Ai,这是畏惧中混着尊敬的那种晕。】

「我们希望第三场车内戏能靠剪接和背景音塑造节奏……」导演的声音持续讲解。

池彦康没有cHa话,但他在听。

不只在听,他还在记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他一边观察着所有人的反应,一边默默在心中建构角sE在这段戏中的情绪断点。

他知道这场戏不会拍顺序,一定是被拆碎来拍。那麽,他现在就要知道这一碎,怎麽碎,在哪里碎。

他就是这样的人。

对自己份内的戏,他从不疏忽;对作品整T的情绪,他也从不装作看不见。

对外,他从不争功,也不喜出风头;对内,他是整个剧组最可靠的基石之一。

这不是他第一次这样「破例」出席技术流程会,但每一次,都是因为他认真到不放心。

导演之前曾对记者说过一句话:「池彦康这个人,你一开始觉得他冷,後来发现他不冷,他只是把所有热情都藏进角sE里。」

门被推开的那一刻,会议室里短暂停顿了一秒。

进来的人穿着卡其风衣,袖口卷起、衬衫半紮,银灰短发随意地翘着,像刚从什麽太yAn底下冲上楼的浪子。他步伐不快不慢,提着笔电袋,一边对众人笑道:「抱歉,我刚刚差点进了剪接室,方向感还是这麽烂。」

制片笑着招手:「苏老师这边,您坐我们右边就好。」

「别叫老师,这样我压力好大。」他边笑边走过来,语气明快:「叫我名字就好,真的,拜托。」

他随意拉开椅子坐下,笔电一摆,身T後仰,看起来自在得像是来参加聚会,而不是参与一场内容密集的制作会议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就是苏趁。

词曲创作者、配乐人、偶尔跨界编剧。作品横跨商业与艺术,曾为票房破亿电影写主题曲,也曾拿过影展的最佳原创音乐奖。

他在业界的评价是:「任X又Ai钱,但够专业。」

「他来了耶……」灯光组的助理小声嘀咕,「本人b想像中还亲切。」

「对啊,可是我有听过他有和制作人吵架翻桌欸。」另一位补了一句,「还是当面那种。」

「只要你不雷他,他超随和的。」

「真的假的……感觉他会跟池彦康吵架。」

「我反而觉得他会想撩池彦康。」

助理几秒後安静,「欸,有点想看那个画面。」

会议继续往下进行,音效部门简报刚完,导演接过话筒:「接下来是音乐初步概念,我们邀请了苏趁老师——呃,苏趁,一起参与这次原创配乐设计!角sE的情绪会以几段片段式音乐贯穿,苏这边有一些设想和前导旋律,今天也会稍微分享给大家听。」

「太严肃了啦,说分享b较像样。」苏趁笑笑,点开笔电投影:「我这次会用三条主旋律来铺角sE线,分别对应孤独、压抑跟……逃跑。」

「逃跑?」导演有些意外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「嗯,不是实质逃,而是内心的闪躲与自我屏蔽。」他看向池彦康,笑道:「我研究了你的角sE,觉得他不是直接面对情绪的人,甚至不是主动承认自己有情绪的人。他会撑着撑着,然後突然就崩掉。」

池彦康抬眼,没有表情,只说:「你的理解很准。」

这是他第一次在这场会议中回话。

制片瞄了眼导演,导演回了一个「冷静!不要惊动他」的眼神。

苏趁倒是没露出惊讶,反而像预期那样点头:「那我放第一段试听,大家先听听,这段是你角sE在车内静坐那场戏的背景主旋律,气氛偏悬浮感。」

音乐响起,一段冷调的弦乐旋律混入了微弱的环境声响,节奏轻缓,像冰面下流动的水,没有方向,没有重点,却有一种莫名的压迫。

池彦康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。

苏趁看见了,低声补了一句:「这不是成品,只是提案版本。我会根据你的节奏再调整。」

池彦康看了他一眼,声音平静:「我不会g涉配乐,但如果有影响节奏的地方,我会告诉你。」

「我等你随时指正。」苏趁挑了下眉,「毕竟你那麽会控制节奏,我可是看你好几部作品才调这版旋律的。」

全场再度陷入安静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