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围城的闲暇时间里,修洛特便一门心思,仔细搜索着曾经的记忆,想到什么,就补充什么。然后,他又根据不同的产量影响因素,在后面一一提出了些改进增产的方法。
因此,第三章的内容,便是之前吩咐神启所所做的“育种”。对于主粮的玉米、菜豆、南瓜、红薯、土豆....不断进行世代交替,有目的性地选择其中的良种。便如同划时代的杂交水稻一样,这种育种的培养,需要漫长的时间,需要科学理论的总结。它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,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却是在真正提高作物产量的上限!
当然,神启的殿下只负责提出只言片语,指出相关的理念。至于枯燥与繁琐的具体育种工作,自然要交给专门的老农和神启祭司。毕竟育种研究的时间,都是以十年为单位,是要真正倾尽一生的奉献!
第四章,则是“田间管理、农具革新与耕作体系”。虽然有这么大的名头,但实际写完的章节,只有“深耕与人力犁”,“灌溉与水车、水渠”,“锄草与锄头”,“收割与大镰刀”...这些大多是后世乡村中常见的场景,在此时的中美洲,也已经有了萌芽。
对于这些内容,侍卫长埃卡特还是能够理解的,而再往后的所谓“耕作体系”,他就有些茫然了。什么“玉米南瓜菜豆的混合种植”,“奇南帕浮田与特斯科科湖鱼塘的基塘”,甚至还有“犎牛驯养的农田牧场”....
侍卫长埃卡特快速看了几眼,就低下了头。他发现,殿下似乎也不太明确,只是列了些大标题。而每一个大标题下面,少少的写了几段几句,都是粗略的概述,指出思路与方向。
“嗯,这些神启的知识,都有了方向。至于具体是什么样子,什么原理,怎么操作...还是让神启所的祭司们,来投身田间,辛勤研究吧!”
修洛特专心致志,一边看一边思索,很快翻到第五章。第五章是“不同阶段的水肥供给”,首先提出一个经验的概念,那就是农作物从小到大,从出芽到结实,对于水肥的需求与接受能力,肯定是不同的。